新闻动态

选左还是选右?你选择哪一边,暴露了你是哪种人......

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1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461天▲戳上方蓝字关注

图片

图片

 有福能够同享的人,才找得到有难同当的同道人。 

「曾仕强每日箴言」

|全文共2523,深度阅读需7分钟,受益终生|

图片

图片
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纠结时刻?

明明接个私活能多赚一笔,但要踩着职业道德的红线;明明项目拿了奖金,却在“自己存着”和“请团队搓一顿”之间反复拉锯;

明明加班改方案累到想骂街,可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“这是该做的”……

这些“选左还是选右”的瞬间,从来不是偶然。

你指尖悬在“确定”键上的每一秒犹豫,你最终按下的那个选项,都像一面镜子。

照见的不只是一时的权衡,更是藏在骨子里的底线、刻在格局里的修养,和刻进责任里的担当。

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三个最扎心的人生选择题:

当“功利”撞上“道德”,“独吞”遇上“分享”,“喜欢”碰到“应该”——你选哪一边,真的暴露了你是哪种人……

01

当“功利”与“道德”相冲突时

以“道德”为优先

功利并非完全是坏的。合乎道德的功利,基本上属于真功、正利,值得我们用心去追求。 

但是,虚假的功,邪恶的利,往往违背道德良心。这时候必须坚持自己的信念:“有所不为。” 

勿因恶小而为之,也不可抱着“只此一次,下不为例”的念头,以免“尝试一次,就停不下来”,养成坏习惯,必然害死自己。 

愈是成功的人,愈应该“有所不为”。

因为伴随成功而来的权势,会令人腐化,若是尽力扩张“有所为”,势必增大为恶的机率。

某些人奋斗一生,却败于成功之日,便是不知自制,认为“我这么成功,表示做任何事都十分的把握”,因而掉入深渊,后悔莫及。 

现代社会的问题就在于,做任何事情都有其功利性。

甚至有人做慈善,也要大力宣扬,认为我花钱做善事了,善应该有善报呀。

但是,如果做善事,要求有回报的话,还能称之为善吗? 

所以老子说: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”。 什么叫做生?什么叫做为?

什么叫做功?就是指人应该有贡献。

人要生,要为,要功,可是一定要顺着自然,而且不有,不恃,弗居,也就是自自然然的,不做作。 我们自然地做,大家自然地感受。

我们是自然的一分子,没有什么功劳,也不想控制,不想把持,不想得到什么东西。 

凡是有功利性、有目的性的,都不是老子所赞扬的“成”,这样的话宁可无成。 就是你的动机要很纯真。

我做这个东西是要服务人群的,而且必须要到达人群的手中,必须让人群了解,否则做了等于没有做,这就不叫不为。 

不为是说我不为什么而做,但是做了这个东西,它本身有它的使命,就叫作“不为而成”。

02

当“独吞”与“分享”相冲突时

以“分享”为优先

中国人一方面认为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”,一方面倡导“有钱大家赚”的观念,以求“有福同享”。 

成功要靠“大家一起来”,掌握更多人的智慧与财力,才能够造就更大的成功。 

要掌握更多人的智慧与财力,必须诚恳地与大家共享所得的成果,大家才会心悦诚服地长期共处,不致“见好就分散”,徒然分散了实力。 

凝聚众人的力量,最主要的因素,在分享。 独吞利益等于欺骗众人,大家一旦觉察,立即掉头离去。

独吞不仅是愚蠢,而且是不道德。 

分享是一种高尚的品德,是很好的修养,是乐趣的源泉。 通过分享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,推动大家互相帮助,共同进步。

一个不知道分享的人,是没有什么乐趣的。 

我们都熟悉一个惯例,那就是一个人如果拿到奖金一般都要请客,这个惯例虽然有值得争议之处,却是一个很好的分享的例子。 

因为一个人取得成功,拿到奖金,必然少不了大家的帮忙。

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,多多少少,都获得了别人的支持和协助。 

所以把奖金的一部分拿出来请大家吃饭,才合乎有难同当、有福同享的道理。

有福能够同享的人,才找得到有难同当的同道人。 

否则大家心中有数,再也不热心支持你,等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,对自己造成很大的不利。 

分享,可以激励其他同仁 ;独吞,后果相当可怕,很可能愈来愈孤立无援。

03

当“应该”与“喜欢”相冲突时

以“应该”为优先

我们再三申明,绝对不要用“喜欢不喜欢”来抉择自已所面临问题。 

“只要我喜欢,有什么不可以?”这是害人害己的念头,千万不要这样想。 

一件事,先想“应该不应该”?不应该做,依照第一信念,将它排除,应该做,再问“喜欢不喜欢”?喜欢表示自己有兴趣,会做出趣味来。

不喜欢,就要培养兴趣,设法让自己愉快地去完成。 不应该做的事,自己再喜欢,也要克制自己,改变念头,不可以做。

见不善而不为,见不义而有所不为。 

应该做的事,自己再不喜欢,也要勉强自己,从行动来改变自己的观念,这才是“择善固执”。

 “我喜欢”是一句天真,却相当幼稚的话。成功的人,必须把“喜欢”放在“应该”的后面。

如果应该,我会喜欢。若是不应该,喜欢也要变成不喜欢。 

从现在开始,归根结底一句话:只问应该不应该,少问结果会怎样。

应该做的事,纵然有万难,也要想办法去排除,纵然最后会很凄惨,也要坚持去做,因为那是你的责任! 

以前的文天祥、史可法,他们都可以逃掉的——快马一上就逃了,很容易的事。 

可他们为什么不逃呢?

因为他们都认为不应该逃,所以选择了壮烈牺牲。 

做任何事情,动机比结果重要,过程也比结果重要,可我们现在完全陷在结果论里面,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反思的事情。

图片

本文依据曾教授著作汇编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